薪火传承,百年弥新

时间:2018-05-15来源:民航学院点击:864

513日下午,民航学院15级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来到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艺术馆,参观了“风云激荡200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历史文献展”,一同感受了革命导师马克思为无产阶级事业奉献的伟大一生,以及200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展览以马克思一生的思想发展、理论创作,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的发展为主线,全程展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马克思晚年的生活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的发展五个阶段的伟大历史。

走进南大艺术馆,同学们首先看到的是由南大雕塑家所雕刻的马克思行走像。雕像中马克思左脚迈出,目光坚定地看向前方,象征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左手持书,象征了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前人一切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跟随者讲解员的脚步在展馆中前进,同学们似乎也逐渐走进了马克思思想的密林。首先见到的便是本次展览的重头戏,马克思手稿。手稿虽然稍显凌乱,却十分充实,除了《资本论》手稿、《共产党宣言》手稿,这些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手稿,内容还涉及了数学、地理、化学、经济等各种领域以及各种读书笔记。

马克思少时即嗜学,起初在波恩大学学习法律,虽对法律不感兴趣,然而他认真刻苦的态度依然得到了老师积极的评价。随后他于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哲学观的转变。

马克思说:“以往的一切哲学家都在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但是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一生都在努力改变世界,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改变被剥削的无产阶级,改变腐朽的资本主义。这种斗争贯穿了马克思的一生,即便在他最穷困潦倒时也未曾动摇。从德国到法国,从正义者联盟到创办新莱茵报,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我们看到马克思从未停下过他的脚步。

在展览的最后,同学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不但燃遍了欧洲,更是在中国生根发芽,在结合了中国国情后形成了更具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7岁的马克思曾这样写道“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他会永远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200年后的今天,马克思的话语依旧激励着我们这些新的入党积极分子,接过那百年的火种,并继续传承下去,历久弥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