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简介 | |||||||||||||||||||||||||
2015.03-至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空中交通系,系主任 2016.08-2016.11 瑞典北欧空管学院(EPN)进修 2013.12-2014.12 美国George Mason University(GMU)访问学者 2011.11-2016.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4.04-2009.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博士 2006.04-2006.06 美国杰普逊公司进修 2001.09-2001.10 美国波音公司进修 2000.04-至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空中交通系,教师 1997.09-200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系,硕士 1993.09-1997.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系,学士 | |||||||||||||||||||||||||
学术成果 | |||||||||||||||||||||||||
◇ 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情况: 1、机场地面容量评估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619-622,排名第1,2006,38(5),2006年10月,EI。 2、基于进离场容量转化的航班地面等待程序,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72-176,排名第1,2008,28(9),2008年9月,EI。 3、近距平行跑道间隔确定方法,交通运输工程学报,70-76,排名第1,2013,(01),2013年1月,EI。 4、基于市场机制的地面等待时隙分配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614-1619,排名第1,2014,11(8),2014年8月,EI。 5、扇区动态容量评估方法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163-2169,排名第1,2014,28(9),2014年8月,EI。 6、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route selec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simulation optimization,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1749-1761,排名第4,2016,29(6),2016年12月,SCI。 7、多元受限的航班时刻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326-332,排名第3,2003,35(3),2003年6月,EI。 8、终端区空中交通容量评估的仿真方法,交通运输工程学报,97-100,排名第3,2003,3(1),2003年3月,EI。 9、机场跑道容量评估模型和估计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交通运输工程学报,80-83,排名第3,2003,3(2),2003年6月,EI。 10、基于航班时刻优化的多机场地面等待问题—模型和算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464-469,排名第3,2010,3,2010年6月,EI。 11、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改航策略研究,数学的认识与实践,70-76,排名第1,2008,10,2008年5月。 12、“民用飞机性能工程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8-102,排名第1,2005,7(2),2005年7月。 13、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发展战略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2-55,排名第1,2007,9(1),2007年3月。 14、Study on Airport Capacity andDelay valuation,65-69,排名第1,2003’ NUAA-HAU joints symposium,2003年10月。 15、危险天气下航路改航策略,数学的认识与实践,87-93,排名第2,2012,13,2012年7月。 16、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改航策略研究,数学的认识与实践,99-106,排名第2,2010,22,2010年11月。 17、一种新的机场地面容量评估模型,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61-65,排名第3,2006,4(2),2006年6月。 18、机场近距平行跑道进近方法研究,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64-69,排名第2,2003,1(1),2003年9月。 ◇ 科研成果获奖及专利: 1、2006年中国民用航空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2、2005年中国民用航空协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3、2004年中国民用航空协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4、2003年国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5、201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 6、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 7、申报软件著作权1项 | |||||||||||||||||||||||||
承担项目 | |||||||||||||||||||||||||
主持: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环境的机场容许空中交通量评估方法研究,2016.10-至今 2、民航局空管局,PBN航路划设与运行研究,2011.05-2011.12 3、民航局空管局,区域导航航路实施规划软课题研究,2012.06-2012.12 4、民航局空管局,空域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研究,2009.05-2009.12 5、民航局空管局,《终端区区域导航进离场航线划设和运行指导材料》编写,2011.03-2011.12 6、民航局空管局,《民航空域管理培训概要》编写,2008.03-2008.12 7、民航局空管局,《ICAO PBN手册及飞行程序设计质量保证手册》翻译,2008.02-2008.12 8、民航湖南监管局,机场非全跑道起飞运行方案仿真评估系统,2015.07-2016.12 9、海口美兰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总体规划飞机性能分析,2007.12-2008.12 10、湖南常德机场,常德桃花源机场总体规划飞机性能分析,2008.01-2009.12 11、河南郑州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建设预可研空域规划和飞行程序方案研究,2010.06-2011.03 12、湖南衡阳机场,湖南衡阳机场建设初步设计空域规划和传统飞行程序方案研究,2011.06-2011.12 13、河南郑州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建设可研空域规划和传统飞行程序方案研究,2011.03-2011.12 14、湖南机场集团,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飞行区东扩工程(即第二跑道)可研空域规划和传统飞行程序方案研究,2011.06-2012.06 15、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宝钢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拟建烟囱排烟对湛江机场运行影响分析,2016.02-2016.12 16、肇庆市大旺热电厂,国电肇庆大旺热电厂民航航行评估,2008.11-2009.01 17、衡阳市,衡阳机场选址及预可研项目飞机性能分析,2008.11-2009.03 子课题主持 1、国家空管委,管制员工作负荷及疲劳监测技术研究,2010.07-2012.05 参与: 1、国家863项目,协同流量管理核心技术,2007.11-2011.10 2、国家空管委,全国飞行流量监控中心需求,2007.01-2010.10 3、国家空管委,全国飞行流量监控中心初步设计,2009.01-2011.5 4、国家空管委,国际空管发展趋势跟踪研究,2009.05-2012.5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密度航路网拥堵风险及管控方法研究,2014.1-2016.12 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计算系统细粒度多级嵌套抗衰技术研究,2014.1-2016.12 7、国家空管委,空域与飞行流量协同运行管理技术研究,2008.04-2009.02 8、国家空管委,京广、京沪平行航路方案研究,2008.04-2009.01 9、民航总局空管局,空域管理与评估系统(二期),2004.01-2006.08 10、民航东北管理局,大连国际机场容量评估,2008.02-2008.07 11、民航华东管理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终端区容量评估,2008.07-2009.02 12、民航华东管理局,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终端区容量评估,2008.08-2009.02 13、民航华东管理局,温州机场终端区容量评估,2008.08-2009.02 14、民航华东管理局,上海浦东机场三跑道空中交通容量评估,2007.05-2007.12 15、民航中南空管局,广州地区空中交通先期流量管理系统,2000.10-2003.12 16、民航总局空管局,空域管理与评估系统(一期),2002.10-2004.09 17、民航中南空管局,中南地区飞行流量管理系统,2007.02-2008.07 18、民航兰州空管分局,兰州区域容量评估,2006.02-2007.05 19、民航中南空管局,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容量评估,2004.02-2004.12 20、民航华东空管局,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空中交通容量评估,2004.05-2005.12 21、民航厦门航管站,厦门区域空中交通容量评估,2004.10-2005.02 22、民航西北空管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容量评估,2004.07-2005.02 23、民航西南空管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容量评估,2004.07-2005.02 24、国防科工委,航空交通运输的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2001.01-2003.02 25、民航总局空管局,民用航空机场容量评估系统,2000.08-2002.12 26、民航华东空管局华东地区航班时刻优化管理系统,2001.02-2002.12 |